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改装 汽车改装

_小米汽车 南京展厅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2.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虽然距“五一黄金周”期还有两天,但炎炎烈日并没能阻挡上海南京东路上游客的热情。而位于南京东路与河南中路交叉口的华为南京东路旗舰店却与往日颇为不同,一进入硕大的展厅,便能看到几台赛力斯华为智选5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而不少顾客也在销售人员的陪同下,详细地了解着这款在华为旗舰店内销售的新车。 “南京东路的人流量非常大,所

1.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2.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_小米汽车 南京展厅

虽然距“五一黄金周”期还有两天,但炎炎烈日并没能阻挡上海南京东路上游客的热情。而位于南京东路与河南中路交叉口的华为南京东路旗舰店却与往日颇为不同,一进入硕大的展厅,便能看到几台赛力斯华为智选5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而不少顾客也在销售人员的陪同下,详细地了解着这款在华为旗舰店内销售的新车。

“南京东路的人流量非常大,所以进店咨询的客户也非常多。一部分顾客原本并不知道赛力斯这个品牌,只是进店想看看华为产品,恰巧看到店内摆放了新车,所以会好奇地咨询下。不过更多的客户是原本就有购车打算,在看到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后,专门过来体验和试驾,甚至是直接下单。”在等待了十多分钟后,一位接待完顾客的销售人员王方(化名)接受了《新车新技术》的访。

“超过6000台”,这是华为宣布在旗舰店内销售赛力斯华为智选5新车后,赛力斯不到两周时间收到的订单数量,而在此之前,赛力斯整个品牌2020年的总销量也才700多台。与此同时,自赛力斯与华为正式合作开始,赛力斯的控股方小康股份(股票代码601127)也已连续多日大涨,股价从年初的13元/股左右,涨到了如今的48元/股左右。

一个原本销量平平,同时也默默无名的新能源车品牌,在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之后,却实现了“咸鱼翻身”,难道华为真的有那么大魔力么?

华为忙不过来,赛力斯派人员协助

“我是前几天开始过来帮忙的,我是赛力斯那边的人,不是华为的人。”原本以为王方是华为旗舰店的销售人员,但在聊天过程中,却被告知他是赛力斯派驻过来进行协助的销售人员。接着,王方指了指另一边的一位销售人员,示意那也是与他一样被赛力斯派驻过来的。

而被问到为何要派他们过来时,王方也做出了详细的解释:首先,车展宣布在华为店里销售后,这家华为旗舰店到店咨询的顾客非常多,华为旗舰店内的销售人员有点忙不过来,而且五一期快到了,到时候人流量肯定更多;其次,虽然华为旗舰店的销售人员接受过几天的销售培训,但毕竟没有太多卖车经验,所以派他们过来帮忙,在缓解接待压力的同时,也是在变相帮忙培训华为的销售人员。

王方还透露了一点,那就是他们这些被派驻到华为旗舰店进行协助的员工,即便促成了销售订单,这些订单也被统计到华为旗舰店的销量数据当中。“这么做,大概也是赛力斯希望能够给华为更多信心吧。”王方笑着解释道。

《新车新技术》了解到,如今赛力斯的销售渠道有四种,分别是赛力斯的线上渠道和线下4S店/体验店,以及华为的线上商城和线下旗舰店。而从王方那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如今收到的6000多台订单,其实大多数是线上渠道完成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华为商城。

“虽然这几天店内每天的订单量都有20-30台左右,但其实更多的人在店里体验过,回去后通过线上渠道下订单。”华为旗舰店自己的销售人员魏海峰(化名)说。不过他也解释道:“其实从现在的订单数据来看,大多数订单是‘小订’,而非‘大订’。”

《新车新技术》还了解到,在华为商城支付的1000元意向金被称之为“小订”,用户可以随时无条件退单,虽然会计入订单数但不会排产和安排交付。“大订”就是在华为商城支付10000元定金,赛力斯在收到订单后,就意味着购车意向正式达成,无法退订,接着会开始排产,并且正式进入排队交付系统。

“华为”两个字的分量超乎想象

“原本是不知道赛力斯这个牌子的,因为前几天正好逛华为商城,看到上面居然开始卖车,而且近期本身就有买车的打算,所以就来店里看看实车。”在销售人员陪同下看车的陈先生,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上海工作,身为软件工程师的他,一直都是华为的忠实粉丝。

当《新车新技术》告诉陈先生,赛力斯其实是东风小康旗下的品牌,此前主要生产面包车和商用车时,陈先生却显得有些不以为意:“虽然我对新能源 汽车 品牌了解不多,但我也知道蔚来、小鹏的创始人之前没有造车经验,他们不还是卖得挺好。相比而言哪怕赛力斯是东风小康的品牌,那起码也有造车经验吧。再说,想来能跟华为合作,而且能在华为店里销售的车,产品方面肯定不会有太大问题。”

有趣的是,销售人员自身也没有避讳向顾客提及东风小康。《新车新技术》在店里的一个多小时中,也有多位顾客询问赛力斯的背景,销售人员也会直接说“赛力斯是东风小康旗下的品牌”,不过,也会解释店里销售的新车是与华为合作研发的。

“其实像陈先生这样的顾客,这几天我们遇到过很多。他们或许对赛力斯并不了解,有些甚至对新能源 汽车 也不了解。不过在被告知这款新车用了大量华为的技术,而且亲自试驾过后,不少消费者会直接花1000元下订。”而在这几天的观察之后,魏海峰认为:“消费者相信的不是赛力斯,而是对华为品牌和技术有信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据官方资料显示,赛力斯华为智选5这款车用了华为的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HiCar解决方案、整车立体环绕系统的HUAWEI SOUND。而从《新车新技术》在店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些对于那些对华为智选5有所了解的粉丝客户来说,吸引力要比只是额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更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如今的造车新势力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车企固有的那种造车、营销方式,但从没有一个品牌或者说一款车能够像赛力斯华为智选5这样,仅仅只靠“华为”这两个字就能够吸引如此庞大的订单。哪怕蔚来、小鹏等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也都是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和营销宣传,才能有如今相对比较不错的销量。

这种“将对品牌的极端信任延伸到与该品牌有关的其它产品上”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与这种现象类似的还有小米,小米早期凭借MIUI系统赢得了众多粉丝,这也是当小米在推出手机和其它生态圈产品时,能够相对顺风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不同之处在于,小米的产品最高也就万元以内,哪怕消费者买了以后觉得产品不好,可能也就当“花钱买个教训”,毕竟损失也不算特别大。而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这款新车却要二十多万元,在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时候,这些“华为粉丝”却能够对这款新车保持如此高的信任度,这是很难想像的一种现象。

华为卖得比赛力斯还好?

为了能够更清晰而全面地了解“华为”对赛力斯华为智选5的影响,《新车新技术》在实地调查完南京路的华为旗舰店后,驱车前往赛力斯在上海唯一能够提供售后服务,也是赛力斯在上海唯一的交付中心,位于上海松江区泗泾镇上的赛力斯4S店。

作为赛力斯在上海唯一能够提供4S服务的门店,眼前的赛力斯4S店很明显是刚装修完毕不久。在转了一圈之后,《新车新技术》发现该店不但展厅面积较大,同时还有交付中心、售后中心等区域,而在展厅外面的停车区内,也摆放着十几台全新的华为智选5。

虽然远在郊区并且是明显刚开业不久,但展厅内依然有三四组顾客在销售人员的陪同下看车,当然相比位于南京东路上的华为旗舰店看车的顾客还是会少一些。

“我们店开业至今大概也就两周左右,到现在为止店内订单在20多台。当然,订单数量肯定没办法跟南京路上的华为店相比,但直接到我们店看车的客户,肯定是有强烈买车意向的,也就是说转化率要比华为店更高一些。”当被问到店内销量以及与华为店的销量对比时,4S店销售人员唐旗(化名)说。

而当《新车新技术》询问如何看待赛力斯能够在不到两周收到超过6000份订单时,唐旗坦言:“从最近下订的客户来看,华为对赛力斯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你也知道赛力斯5其实2018年就已经上市了,不过销量一直都不太好,但在推出了与华为合作的版本后,订单量就明显提升上去了,大多数客户还是冲着‘华为’的名头来的。”

不过,唐旗认为“华为”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定价也是不得不忽略的因素。此前上市的赛力斯5,两驱版起售价为24.90万元,而四驱顶配版要33.90万元,但是新上市的华为智选5,两驱版只要21.68万元,四驱版更是只有24.68万元。“如果继续保持30万左右的价格,哪怕有华为的加持,订单量可能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唐旗说。

从走访调查来看,赛力斯这次凭借与华为在技术和渠道领域的深度合作,的确开创了一条 汽车 行业内从未有过的一种模式,但这种模式能否走得下去,依然存在很大疑问。从订单数量来说,华为的销售渠道是要比赛力斯的销售渠道更强势的,但毕竟赛力斯和华为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短期内或许这种模式不会有太大问题,一旦未来销量规模上去了,如何协调背后的利益分配,很可能会成为这种模式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文/韦波

如今,线上直播以及线上发布会是当下疫情期间车企公关所能想到的最热门的话题。

疫情期间,看了一场宝马的线上直播。两个戴着口罩的大老爷们在宝马上海体验中心展厅对着手机镜头将相关车型的参数如数家珍,还把车开出去展示了一些行驶动态……但是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样的官方线上直播和普通的自媒体说车类的直播有任何不同之处。

最为尴尬的是,有网友询问“这车卖多少钱”,两位宝马哥也不能给出任何答复——不同的销售大区不同的经销商终端价格都不一样,两位宝马哥当然没有办法回答。但在网友不管这些,你们是官方直播啊,官方的人怎么能不知道价钱?所以,有网友不开心。

过了几天,雷军发布小米10和小米10?Pro手机,也在B站搞线上直播——而且是连续的72小时直播,如此也算是创下直播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小米跟B站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在B站上直播发布小米Max,吸引了3954万人次围观,而2017年的小米Max?2的线上直播发布会,更是吸引了8500万多次观看,弹幕量就超过了4亿条。而72小时的直播,带来的滚动流量怕是宝马想都不敢想。

其实不单是小米,苹果线上发布新品的时候,关注度绝不再小米之下。有人说,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手机是电子消费品,不好比。那么,有没有车企的线上直播的流量堪比苹果小米?答案是有的。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真正看完了小米的72小时的直播,但好歹我也点进去看了半小时。本次小米10线上发布的信息量极大,我就记住了一个“一亿像素”,小米还把这款手机送到了太空,拍下了一亿像素的地球照片……

所以,线上发布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是否具有真正核心的产品点,以及有多少消费者会在前期关注这些产品点。

所谓的产品点,可以是设计、功能和性能,但不是价格——价格只能算线上发布会的核心信息之一,不能被视为线上发布会上有价值的产品点。

之前说有车企的线上直播发布可以做得像苹果小米那样成功,毫无疑问,这个车企只能是特斯拉。想当年2019广州车展期间,各车企老总在展台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坐在台下的媒体却低着头兴致勃勃打开手机看马斯克用铁蛋砸特斯拉皮卡的车窗……相互熟识的媒体同行在展厅偶遇,大概率的问候语居然是“特斯拉的直播你看了吗?”

以至于有媒体感慨,整个广州车展都干不过一个特斯拉。

坐在广州车展发布会现场的中国媒体为何愿意去看马斯克的现场秀?原因不外乎点,第一是马斯克“马大嘴”很能扯——尽管我不太确信看直播的中国媒体在没有的前提下是否都听明白马斯克在说啥,但他们都看明白了“胸口碎大石”以及铁蛋砸车窗的噱头所在;第二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斯拉之前没有做过皮卡,大家都好奇特斯拉的皮卡究竟长什么样——没有好奇,就不会去看直播,自然也就不可能看到“胸口碎大石”和铁蛋砸车窗的“震撼”。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路虎或Jeep出一款轿车,搞个线上直播发布就会让媒体趋之若鹜?毕竟大家也很好奇路虎和Jeep的轿车长啥样。

路虎和Jeep的轿车会引发部分好奇,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用线上发布的方式,绝对达不到特斯拉发布皮卡的那种轰动效果,因为决定线上流量的根源,是企业的文化。想当年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还有宾利发布自己的SUV车型的时候,其轰动效应均不可和特斯拉皮卡相提并论。

传统车企和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区别在哪里?其实就是对于市场的态度。

所有的传统车企,在市场公关层面,秉承的一个原则就是“风险最小化”。

特斯拉身上从来都不缺争议、质疑和笑话,但特斯拉从来也没有心急如焚找水军洗地——你可以说特斯拉不像传统车企这么有钱,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马斯克能把特斯拉的车送进太空,难道连这点洗地的钱都拿不出来?

对马斯克而言,花钱把特斯拉的车送进太空,远比花钱洗地重要——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差别——2018年2月“特斯拉进太空”在网上直播的时候,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那么,这是不是说线上发布这个渠道就是鸡肋?这也不尽然,虽然大部分车企的线上发布活动很难达到苹果或特斯拉的效果,但还是有“省钱”的功效。除此之外,在当下疫情其间,线上发布似乎就是车企唯一的选择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长春市委副书记、王子联,省秘书长等省市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

“我们有钱,亏得起”。

“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的700多个日夜,雷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而战斗,甚至从去年开始就相继卸任了多项职务,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团总裁一职,由卢伟冰继任。

然而,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可谓群雄逐鹿,可以说原本的新能源蓝海如今已成红海。反观,小米汽车却依然活在“谣言”与谍照中,仍然还没有实质性成果。

近段时间,小米汽车又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匆忙离职,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行至中场的小米造车阻力接二连三袭来:除了此次周钘的离开,此前外部一度传出“小米造车将被叫停”,后被官方辟谣,不久前还发生了内部资料泄密。

这究竟是好事多磨?还是冥冥中暗示的劝阻?总之,关于小米造车的舆论,已经从一开始的欢呼声变成质疑声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现出“看衰”的心态,认为小米在造车战场上没多大胜算。

1、

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迁。2018年周钘的公开身份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又被升任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加盟仅7个月,便选择离开,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还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细细回味了过去,“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段成长的时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诚热爱的兄弟姐妹打过来的!”这看起来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而就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周钘就突然离开了小米汽车,这确实令人感到错愕。

据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出身传统车企的周钘并不适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环境,与团队磨合存在问题。

虽然这个离职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还是透露出一个信号——在传统汽车营销人眼里,小米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太一样,而这些不同势必会造成分歧,目标不统一。

有没有这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考虑到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所以,在营销负责人离职之际,小米汽车也在加快相关人才招聘的步伐,为新车发布做足准备。

据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小米汽车也发布了公关/品牌专家、关系专家、市场策略经理、展厅讲解员等大量跟营销公关相关的职位。在薪资方面,公关/品牌专家的月薪是4-7万元,市场策略经理月薪是2-3.5万、15薪,事务总监月薪是2.5-4.5万、15薪。

距离量产时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小米大量招聘营销公关人才,搭建市场销售、品牌传播体系,为小米汽车蓄势。而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负责人入职仅7个月便离职,这不仅仅对小米汽车的人事组织是一大考验,也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2、

除了营销层面关键人物离职之外,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真正的担忧还在于,它的定位。

此前,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米粉们”可能要失望了,结合曝光的试验车谍照以及相关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MS11预计将会搭载固态Lidar技术,车顶配备一个远距离高线束主Lidar,左右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斜面分布了4个短距离固态Lidar,加起来就是一套5 Lidar的强势组合。

再加上MS11还有可能用800V高压平台、260kW的电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用这样一套豪华的硬件阵容,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小米与其它新势力的距离,坏处也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可能会高于习惯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米粉”的期待值。

试想一下,特斯拉Model 3不过才23万元起,小米汽车将价格定到26万,到底如何选,怎么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所以,自称拥有的5.64亿月活用户,又有多少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呢?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除了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跟进之外,就连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大鳄”也开始挥舞价格屠刀,这也让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和的新能源市场更加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增幅从去年的96.3%陡降至30%上下。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市场或许还将迎来新一轮或者多轮价格战的冲击。

在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和市场的增幅急剧放缓双重冲击下,“15~20年世界前五”,“我们有钱,亏得起”的豪言壮语,现在来看多多少少有些天真无邪。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特斯拉却在加紧收割。3月1日,特斯拉“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正式发布。“秘密宏图”被视为特斯拉的一种长期规划,外界猜测,在其中会包括廉价新车型的信息。

“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不久前表示。

而2024年才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虽然还没上牌桌,但已经感受到了新能源市场见红的残酷现实。

所以,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